二孩政策紅利給中國奶粉生產商提供了廣泛的市場。
11月2日,咨詢公司歐睿發布國際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零售規模達到了1189億元,增速遠超于全球市場;同時歐睿預測到2021年,這一市場將有超過1700億元的龐大規模。
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后,國產奶粉經歷低谷,之后伴隨嚴格的監管與創新,情況逐漸好轉。近期國家食藥監總局正推動配方注冊制實施。
11月1日,食藥監總局公布最新一批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獲批名單,包括來自飛鶴、美力源、農墾龍王、托普康兒4家企業的18個配方獲批。截至這一批,國家食藥監總局已批準了400余個配方。其中,國內企業占比較大,約有近7成。
歐睿國際咨詢專項研究部負責人王琳姣介紹,對比2012年到2016年全球及中國嬰幼兒奶粉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全球市場是8.7%,中國市場是11.8%;近幾年在二胎政策促進下,2016年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零售規模達到了1189億人民幣,他們預測到2021年,這一市場將有超過1700億的規模。這為立足于中國市場的國產奶粉品牌創造了巨大空間。
嚴厲監管背景下,自5月至今,食藥監總局抽查的國產嬰幼兒奶粉達到了合格。伴隨于此,消費者滿意度也在上漲。2016年中國網民對本土品牌的滿意度,較2014年上漲了12%.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外資品牌在過去五年在中國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是16%,國產品牌達到了27%.
奶粉市場另一個顯著趨勢是高端化。市場品牌在過去幾年都推出了高端系列,且漲勢迅猛。以剛剛有新配方獲批的飛鶴為例,2017年上半年高端系列產品實現200%的增長。
除了高端產品,另一個特點是個性化產品涌現。市場上出現了眾多針對不同兒童體質的產品,如早產兒、乳糖不耐、易guomi體質需求的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