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通過視、聽、嗅、味、觸、重力感來感受外界事物,并通過感官將信息傳遞到大腦中去,大腦在經過整合之后再指揮四肢行動,這個能力被稱為感覺統合能力。
它決定了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反應靈敏性、情緒穩定性、手眼耳協調性等。孩子是在母體中開始形成這種能力,并在后天的不斷訓練中完善。
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先兆流產、胎位不正、早產、剖腹產、難產、搖抱少、爬行不足、活動受限等原因,造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不足,表現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手腳笨拙,膽小害羞,社交能力差,容易受挫折,缺乏自信;脾氣急躁,粘人愛哭鬧;偏食,飲食習慣不良;怕人碰觸,攻擊性強,喜歡招惹別人等。
早產兒觸覺感受會相對遲鈍,需要反復刺激才能趕上正常兒。對早產兒的觸覺訓練最好從新生兒期即開始,通過被動的撫觸給予孩子增加觸覺的感受。
隨著孩子的長大,刺激孩子的觸覺發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盡量使孩子多接觸周圍的物品,并從中感受這些物品不同的性質。可鼓勵患兒用手去觸摸日常接觸到的物件,觸摸自然界的物件,如讓孩子接觸平滑的、柔軟的、有絨毛或皮毛的玩具,讓他有不同的感覺。能行走后,可以讓他們多去接觸大自然,觸摸溫順的家禽類動物、蔬菜、水果等,以增加他們的觸覺經驗及興趣。也可以讓他們知道尖利的刀、剪子、火等危險物品的危害,使他們懂得遠離危險物品。進一步的訓練還可以將他們的眼睛蒙上,然后協助他們單獨運用觸覺去感觸物品的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