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奶粉的好口碑、好銷量受到監管考驗而動搖。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今年10月未予準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4款問題奶粉被禁入境,而浙江監管部門抽查30多個海淘奶粉發現19個不符合國家標準,乳清蛋白不合格率高達63%。
洋奶粉市場走到轉折“路口”
洋奶粉的口碑銷量風光不再。國家食藥監總局、質檢總局、海關總署等紛紛對進口食品加強全程監管,不少知名品牌在加嚴加密監測下“現了原形”,多批次洋奶被檢出各種問題而被攔在境外。“其中當然也包括魚龍混雜的假洋品牌。現在跨境購非常流行,不少洋奶粉并非正規渠道進入市場,代購或部分海淘途徑進來的奶粉有可能存在真假摻雜、不符合我國國標或是保質期快到等問題。”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跨境購或海淘進來的奶粉或符合原產國標準,但一定不完全符合中國國標。
有專家認為,海淘進入的洋奶粉不見得適合中國人體質。今年8月央視報道對19款熱銷海淘奶粉檢測發現,其中8個樣品的鐵、碘、硒實測值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樣品不合格率達到42%。此外,還有抽檢結果曾顯示,個別品牌的樣本有摻雜疑似植物蛋白。而隨著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看待奶粉市場,不少洋奶粉逐漸褪去了“高大上”的光環,市場追逐洋奶粉熱開始降溫。
“近年來大量涌入中國市場的洋奶粉已經走到了轉折路口,奶粉新規要求國內外奶粉企業將實行統一注冊管理,這意味著不少洋奶粉將因管理、監管門檻提高而告別中國市場,留下的基本都是市場份額穩固的一二線巨頭。”專家分析認為。
乳業巨頭不斷加碼中國市場
乳業巨頭也不敢懈怠,積極通過布局上游或新興業務站穩腳跟。日前新西蘭乳制品企業恒天然宣布與中國銀行簽訂15億元等值貨幣授信。
記者獲悉,雖然其仍是中國乳制品進口額的乳制品企業,但近年來卻一直深耕本土化養殖生產,在業內人士看來,其能獲得授信也是因其具備中國牧場資源,未來其將著力開展本土整合業務。該分析人士分析稱:“恒天然深入布局中國牧場的巧妙之處在于,可以加快與中國整個乳制品產業的融合,最終成為中國乳制品產業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做進口生意。”
而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競爭加劇背景下,惠氏日前推出超高端孕產婦奶粉產品,欲復制其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成功路線。
業界聲音 孕產婦奶粉市場 仍處于培育階段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表示;“相較于嬰幼兒奶粉市場發展成熟,孕產婦奶粉市場仍處于消費者培育階段,目前在售的很多都是非配方型產品,而該市場總體規模暫時還只有十個億左右,未來發展空間將很大。”不過,有行業觀察人士分析認為,盡管入局試水企業不少,但目前市場銷售仍有限。某品牌奶粉透露,孕婦奶粉在該公司銷售占比和行業整體情況差不多,比例僅在5%左右。
互聯網渠道對過產奶粉沖擊變大
“互聯網技術對中國乳業生產方式的變革是大的挑戰,此外在嬰兒奶粉的銷售網絡中,商超渠道在大幅萎縮,主要被電商和母嬰渠道蠶食。”近日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劉兆彬在杭州舉辦的“中國乳業如何應對移動互聯網大潮”座談會上說。
來自尼爾森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全渠道嬰兒奶粉中,電商渠道占比為30.1%,比2014年增長5.9個百分點;而商超渠道占比為21.8%,大幅下降11.2個百分點。
阿里巴巴天貓母嬰事業部總經理杜宏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天貓超高端奶粉在線上實現了19.4%的增速,是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因素。另一方面,進口品牌在電商的渠道“一路狂飆”,增速達25%,但整個國產品牌只增速6%。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2015年通過跨境購進入中國市場的嬰兒奶粉在2015年達到了10萬噸,銷售額100億元,那些在傳統渠道具有優勢的企業遭受了巨大的沖突。
與會專家還提出,互聯網對中國乳業生產方式的挑戰是對奶源、牛奶農場的洗牌。“因為有更高端的技術,可以用傳感器對分散的牛場進行大數據的采集、進行云計算分析,用現代的科技建立一套完整奶源可追溯的體系。”貝因美首席科學家謝宏說。
另外就是車間加工體系的現代化,采取智能化、無人化、無菌車間,智能化機器人等技術,保證乳業有更高效率,使乳業真正做到轉型升級。
劉兆彬表示,生產方式變革是一個有利的契機,搭建完整、良性的供應鏈體系可以讓整個價值趨于理性,還消費者以福利,恢復中國乳業的消費信心,促進產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