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發達國家一兩百年間逐步出現的環境問題集中顯現,呈現明顯的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點,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改變。他再次強調要把企業增效與節約環保結合起來。在國家的號召下,近年來大多數中國企業已經積極邁出環保生產的diyi步,蒙牛乳業就是其中之一。
對于乳業來說,保護環境與生產是息息相關的,乳業本身就是鼓勵綠色的環保行業。作為一個志在打造百年老店的乳品企業,蒙牛不僅將“生態產業”作為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承擔企業對環境應盡的義務。資料顯示,蒙牛目前已陸續投入環保資金達4個億,遠高于我國企業在建設資金中用于環保用途的平均水平。
多年來,無論在生產環節還是廢棄物處理上一直注重節能減排效應,致力于打造一個高標準的環保型企業。比如,蒙牛牧場在規劃的過程中就設計了生物能沼氣發電廠、污水處理廠等諸個配套環保項目,并對太陽能、水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實現了循環有效利用。
與此同時,為了改善企業核心區的生態環境,蒙牛啟動荒山綠化工程,對企業周邊的幾萬畝荒山逐年進行綠化,目前通過員工自己動手植樹已讓一萬多畝荒山披上了綠衣,而這一工作還在不斷推進中,預計在近幾年內,綠化荒山可達到3萬畝,企業周邊的生態環境也將得到逐年改善。
據相關權威部門測算,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占GDP的10%左右。而事實上,“中國這些年因地制宜地發展生態環保、節能減排、循環利用、資源節約,許多技術絲毫不落后于西方。”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王文彪表示,中國的環保產業尚有巨大潛力。而蒙牛的實踐,正在為此做出注腳。
在2011年11月于意大利帕爾瑪落幕的IDF世界乳業大會上,蒙牛憑借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態實踐而捧得IDF一項生態大獎:“環境可持續發展獎”。IDF技術總監喬治先生說,自從IDF設置“環境可持續發展獎”以來,這是diyi次將這個獎項頒發給發展中國家,在這次會上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乳品企業的重新崛起,更看到了中國乳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