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款海淘奶粉4款不符合中國標準!中央電視臺的這一記實錘砸下來后,朋友圈里便炸了鍋。一時間,關于海淘奶粉的質疑聲音不斷傳來:
“什么,我家娃喝的海淘奶粉不合格!”
“不符合中國標準的海淘奶粉到底能不能喝?”
然而,盡管質疑的聲音很多,依舊有很多人力挺海淘奶粉:
“我才不管中國標準是怎樣,海淘又安全又便宜,為啥不買?”
“是不是中國奶粉標準有問題?Out了吧?”
這場海淘奶粉與國產奶粉的質量比拼,最終演變?yōu)橐粓鲫P于中國奶粉標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的爭論。那么,中國奶粉標準能否經得住考驗?
中國奶粉標準,杠扛的!
首先,中國標準從何而來?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介紹說,所有國家的奶粉標準都會參考國際食品法典的標準制定而成,中國也不例外。
但是,宋昆岡指出,每個國家的奶粉標準都會根據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而我們國家的奶粉標準也有著“中國特色”,那就是“更嚴格”。
是的,你沒有聽錯。
一個直觀的證據就是,將《消費主張》欄目中6款海淘奶粉涉及的3種奶粉標準同中國奶粉標準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標準比外國標準檢測指標要多很多。
在一段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上,日本奶粉標準有27項檢測項目,美國奶粉標準有30項指標,歐盟奶粉標準共有36項,而中國標準的檢測項目是50項。中國奶粉標準在檢測項目數(shù)量上完勝日本、美國和歐盟的標準。
進一步對比發(fā)現(xiàn),中國奶粉標準對日本和美國的奶粉標準做到了全覆蓋。也就是說,日本和美國的奶粉標準有的檢測指標,中國奶粉標準都有。而對于被公認為最嚴格的歐盟奶粉標準共有36項檢測項目,其中,中國標準覆蓋了32項。
而在一些通用項目的具體限定值上,大部分指標限定值差距不大,但仍然有一部分指標數(shù)值存在明顯差異。比如:維生素B12這個檢測項目,中國標準中規(guī)定的是每100千焦0.025-0.360微克,日本標準中規(guī)定的為每100千焦0.024-0.360微克,美國標準規(guī)定的是大于每100千焦0.036微克,沒有規(guī)定上限,而歐盟奶粉標準中規(guī)定的值卻是每100千焦0.025-0.120微克,比其它三個國家的規(guī)定范圍都要窄,這個限定的區(qū)間,幾乎是中國、日本標準的三分之一。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別人沒有的指標我們有?
為什么我們的指標要限定在這個數(shù)值?
中國標準是依據中國人體質而制定
每個國家都有適用于本國國民的食品標準,在該國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必須符合該國的標準。中國有中國標準,日本有日本標準,美國有美國標準。外國產品走進來,要符合中國的標準,中國的產品走出去也一樣要符合外國的標準。很多人說,這是貿易保護的結果。其實不然,標準的設定都是要以科學作為支撐的。
嬰幼兒配方奶粉作為寶寶的口糧,更是如此。中國嬰幼兒奶粉標準的設定,是以中國人體質的研究數(shù)據和作為科學依舊的。由于生長的環(huán)境和飲食結構等的差異,不同地區(qū)的媽媽和寶寶的體質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嬰幼兒奶粉中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而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正是根據中國人體質研究設立的。
舉個具體的例子:
我們發(fā)現(xiàn),日本奶粉的碘含量都明顯偏低。
這是為什么?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南慶賢指出,日本是海洋性國家,海洋性國家海鮮品比較多,日本的媽媽們經常吃海產品,她們的身體以及母乳中一般不會缺碘,所以日本的嬰幼兒也不太會缺碘,也正因此,日本的奶粉就沒有對碘含量做出規(guī)定。而中國則不然。
中國優(yōu)生科學常務理事、兒科專家蔣競雄教授,從事兒童保健工作30年,對中外寶寶體質間的差異有深刻的認識。“我做兒童保健,涉及到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體格生長的指標。經常會有兒保醫(yī)生問我們究竟用國際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生長和發(fā)育,還是用國內的標準來評價孩子的體質生長。這些年來我們就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自己的標準,自己的體質生長的標準,更加符合我們國家的人種和人群的特點,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就發(fā)現(xiàn),如果用歐美的標準和國際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國家孩子的體格生長,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我們國家的孩子跟歐美的孩子擁有不一樣的遺傳學的特點和營養(yǎng)的長期趨勢,所以我主張標準本土化,產品本土化。”蔣競雄教授說。
不少進口奶粉也在這次事件中躺槍。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將進口奶粉與海淘奶粉混為一談,這是一種誤區(qū)。其實二者在配方成分上根本不一樣。進口奶粉和國產奶粉統(tǒng)稱為國行奶粉,即為在中國市場流通而依據中國標準生產的奶粉產品,完全符合中國標準的規(guī)定。
而不同于進口奶粉,海淘奶粉是在當?shù)厥袌鲣N售的奶粉,遵循的是當?shù)厥袌龅臉藴剩鼈兺ㄟ^“代購”這種灰色途徑,跨過了“中國標準”這一門檻,進入到了中國市場。而這些逃脫中國標準的檢測指標,就是隱藏的風險!
國產奶粉就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很多消費者在看到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欄目公布的檢測結果和風險說明的時候,不以為然,認為“就這么點偏差,不會有大礙”,甚至義正言辭以“國產奶粉不安全”為由拒絕理解,稱“我們可不敢拿寶寶做實驗”,還上升到陰謀論“又想誆我買國產”,這兩天還有所謂專家出來指正說《消費主張》欄目小題大做、危言聳聽。
好吧,國產奶粉安全不安全的問題這近十個年頭里說了很多次了,不想再說了,再說下去也沒有意義。但是,你說國產不安全,不愿意拿國產奶粉給孩子冒險,就能拿這些指標不合格的海淘奶粉給孩子冒險嗎?
什么叫“原來只是不符合標準啊”?什么叫“不合格不要緊”?對孩子的事兒向來錙銖必較的你,標準怎么又變得這么低了?這又是什么道理?
別再拿安全問題當借口,嫌不安全可以去買進口!
中國的寶寶一定要喝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這就是海淘奶粉無法彌補的短板,也是國產奶粉的優(yōu)勢所在。而且,我們的國產奶粉一直在努力,讓產品在“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首先就是配方上的更適合。有人說了,即便是國產奶粉,配方中所添加的各種元素都是在標準限定中,看起來都大同小異,那么,配方間的差異真的大嗎?
科學就是毫厘之爭。國標在元素含量上,一般都是一個區(qū)間,但在這個區(qū)間里,廠家就可以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這就跟藥品的配制是一個道理,一種成分的毫厘之差,功效就大不相同。
那么,配方怎么改進才能更適合?這里一個可以參照的標準就是母乳。母乳是寶寶最適合的食物,母乳化的配方產品也一直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發(fā)的主流。
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母乳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脂肪、能量水平、礦物元素低和番茄紅素偏低。而基于此類對中國母乳成分數(shù)據的研究,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元素成分的量的控制上無限接近中國母乳成分,就是一種更適合。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主流的奶粉生產企業(yè)都不遺余力投入中國人母乳成分研究的原因所在。
其實,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更適合”,不僅僅是在配方上,還體現(xiàn)在奶源、工藝等多方面。比如:奶源,唯有赤水河的水才能釀就國酒茅臺;中藥產地有東西南北、山澤燥濕之殊;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物種特性,只有從源頭上把控,才能做到更適合。
可以看到,在遵循中國標準的基礎上,國產奶粉生產企業(yè)在“更適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已經走出了一條新時期的國產奶粉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