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母嬰行業觀察主辦的“母嬰迭代風起時·2017母嬰大會”主題峰會今天火熱進行,行業精英匯聚,為行業問題把脈問診、就行業新格局各抒己見,以下是人工智能主題峰會的嘉賓精彩觀點:
張良(媽媽幫CEO):人工智能換一個名詞叫人造智能,我們希望讓機器幫助我們達到人類的智能,通過一系列算法、對數據的處理,像人一樣思考、解決問題。每一個垂直領域我們都有可能借助這樣的趨勢和方法解決,這恰恰是創業型互聯網公司在大趨勢下擁有的發展機會,同時所有AI面臨的共同挑戰是場景和數據。從母嬰社區的角度,我們給媽媽人群提供服務的時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結合首先是對場景進行判斷,核心是內部數據整理,對場景判斷、服務調用方式、用戶需求根本性地理解。
盛曉峰(葡萄科技首席產品官 ):兒童產品有三點基本的定律我們可以遵循,分別是玩具、動畫、游戲,這三樣東西結合在一起就是標簽。現在這些孩子玩什么樣的玩具、看什么樣的動畫、玩什么樣的游戲,其實在慢慢形成它的標簽,你現在做的這些事情是慢慢能夠培養他的人格、能力,將來他也更有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三樣東西恰恰是孩子最喜歡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快樂的人工智能,這是一種智能技術解決方案,當它嵌入到兒童產品或者兒童玩具當中的時候,真正人工智能能夠賦予產品聽的能力、說話的能力、動的能力甚至是感知的能力。
陳清華(嬰萌科技CEO):智能化的應用場景,概括為兩個字,即“定位”;換成四個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終端用戶是什么、使用場景是什么、基礎條件是什么。很多人工智能技術做出來向大眾普及的時候必然會面臨教育成本的過程,但是對市場歸誰,可能就是價格戰或者有自己的渠道、品牌,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是它致勝的法寶。跨越鴻溝這個事情對于很多團隊來說是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技術是沒有本質核心壁壘的,最關鍵的是如何在發展技術、教育市場的過程當中真正跨越鴻溝,把屬于你的戰場收割。
孫浩(360兒童業務產品總監):現階段雖然深度學習算法對語音、圖像帶來了非常大的突破,但是也有它的瓶頸在,產品體驗好壞更多在數據驅動和運營提升上。雖然很多產品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產業鏈快速實現產品功能,但是真正想把差異化和核心體驗做好還是需要依賴于非常精細化的運營和大數據驅動。
朱霖(大華樂橙產品總監):基于現在人工智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產品人可以繞道走,基于現在不太足的地方我們交互形式繞一下,回歸產品本質,為家長和孩子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人工智能就更容易融入母嬰家庭生活。
在人工智能的論壇環節,來也CEO汪冠春作為嘉賓主持,與承愛母嬰總經理郎國彪、gululu兒童智能水杯CTO蔣鎰珍、大華樂橙CEO梁磊、物靈科技聯合創始人丁衣、搜狗糖貓營銷副總經理王超,就主題“當我們談人工智能時,我們在談什么”發表了非常精彩的觀點。
丁衣:從業人員應該了解AI技術的邊界在什么地方,我們為這樣的邊界去設計場景和人群的產品,讓消費者在這個時代能夠享受到這個技術邊界帶來的便利。從內部公司的角度來說有幾個矛盾:首先,人工智能是一個更長期的投入,但是人工智能的變現化是馬上要面臨的養公司的過程。如何去平衡,我要為長期的技術和人才投入,同時又能在市場上有一個獲利。第二,有一個消費者預期管理的問題。
汪冠春:人工智能產品不僅需要懂技術,而且更要通人性。
王超:過去一年對可穿戴領域來說兒童智能手表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智能穿戴領域真正實現大眾化長的可能要10年,短的可能5年左右,還是取決于上游供應鏈,從我們現在應用層來看其實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要有好的品牌。人工智能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數據的技術與規范標準以及人才的缺失。
梁磊:人工智能不光是邏輯,還有情感,現在大部分還只是某個場景中的邏輯問題。人工智能的挑戰還是技術上。現階段糖貓、360和我們做的產品都已經量產了,但是要大發展,是一個正常的曲線。你不進入到實際消費者,不觸及數據,是不可能把產品做好的。
郎國彪:我們獲得的最新數據,現在已經有45%的家庭開始轉向自然教育,部分智能硬件將會被家庭教育摒棄,按照世界自然教育統計的分析,我們中國只有5年時間,對于我們來說就是新的起點。
蔣鎰珍:人工智能是市場上最近火起來的,現在計算能力上來了,再加上一些算法特別好,所以像下棋、語音、圖像識別這些突然出現了非常亮麗的技術,大家就覺得人工智能來了。但實際上這個和場景特別相關,還有和數據特別相關,人的智能還談不上,離智能還很遠。市面上大家知道計算機除了原來黑白算法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模糊的東西,感覺上有點智能了,但是還是非常稚嫩的。此外,智能硬件行業也非常考驗供應鏈,一旦做硬件很多公司都沒有辦法控制,智能硬件不太容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