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嬰幼兒乳粉企業在區域小眾市場上仍頑強地活著,并期待二孩政策的放開和行業大環境的變化,能帶來重生的機會,以至于遲遲不愿意被兼并重組。
政策不斷
早在2014年6月,國務院就發布了《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方案規定了乳業兼并重組的時間表和部門的具體分工:到2015年年底,爭取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年底,爭取形成3—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超過80%。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5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其中提出2015年會繼續推進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組織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開展食品安全審計;并圍繞嬰幼兒配方乳粉、嬰幼兒輔助食品展開綜合治理。
小乳企頑強抵抗,大乳企海外建廠
目前,嬰幼兒乳粉行業兼并重組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伊利、蒙牛、雅士利、飛鶴、關山、光明、輝山等企業以收購、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開展兼并重組活動。
據媒體報道,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已經發生了近20起企業并購重組活動,并購金額多在億元以上,的超過了150億元。
但是,一些嬰幼兒乳粉企業在區域小眾市場上仍頑強地活著,并期待二孩政策的放開和行業大環境的變化,能帶來重生的機會,以至于遲遲不愿意被兼并重組。
此外,不少國內有實力的乳企更愿意將資金用于海外擴張建廠,而不愿參與國內并購,這些企業希望利用國外優質、便宜的奶源來贏得市場。
除了在境內開展兼并重組外,伊利、光明、圣元等企業就以投資新建、收購或控股等形式在新西蘭、法國、以色列等國建立奶源基地或原料加工廠。
因此,推進嬰幼兒乳粉行業兼并重組,需借助監管之力,從源頭淘汰一部分嬰幼兒乳粉品牌和產品。
為此,2015年年底,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中規定,企業不得多于3個系列9種配方。而最近中國政府提交給WTO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送審稿中,也表明了中國政府對國內外品牌一視同仁的看法。
無疑,嬰幼兒奶粉配方實行注冊制,以及嬰幼兒乳粉建立可追溯的安全體系,將有助于提高嬰幼兒乳粉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快不合格配方和品牌的淘汰,有利于嬰幼兒乳粉行業的兼并重組,促進嬰幼兒乳粉配方的創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