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我國奶業發展態勢良好,很多國內知名乳業品牌竭力發展自我品牌,突破發展困境,連續而來的好消息給消費者帶來了些許信心。
然而,據了解,山東、陜西等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讓人心悸不安。查其根由,奶農們回應說是由于原奶價格低迷,損失慘重,難以承受。更為離譜的是,一些生鮮乳的收購價甚至降到每公斤1元,比礦泉水還便宜。
奶和牛都是奶農們維持發展、獲得利潤的來源,他們為何會狠心“倒奶賣牛”呢?
奶價下滑 奶農虧損嚴重
根據近段時間以來的國內乳業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奶價始終處于低價徘徊的境地,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奶價也將持續下滑,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
養殖戶“倒奶賣牛”,大概也是真的虧損嚴重,被逼上了絕境。從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奶業也的確是發展時間較短,沒有形成完善的現代化奶業發展體系。同時,我國奶業小戶養殖較多,抗風險能力差,且單產水平較低,再加上國內物價飛漲、飼養成本增高,一旦遇到虧損情況,奶農們很難維系自身養殖的持續發展。
奶源過剩 進口奶粉沖擊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競爭的加劇,為提高品牌競爭力,一些大型乳業品牌紛紛走上兼并重組的發展道路,奶業并購案也不斷發生,很多企業將觸角伸到國外,尋找更優質的奶源基地,進而減少了對國內生鮮乳的使用。
近年來,我國進口乳制品數量不斷增多,進口奶粉大幅度快速進入國內市場,國內乳業環境出現奶源過剩的情況。于是,很多養殖戶失去了合作關系,只好忍痛以低價將原奶賣給“奶販子”。
偷工減料 安全隱患大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通報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不合格奶粉中,有3批次樣品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
很難為原奶找到合作關系的養殖戶利潤急劇下降,于是有些養殖戶鋌而走險偷工減料,將原奶稍加工一些就賣到市場。一些地方在“倒奶殺牛”,也有一些養殖戶只想牛活著就行,于是在飼料上“偷工減料”,通過降低飼料的營養程度等方式減少奶牛產奶量,降低損失。這種行為經發現后,奶牛們也只能“倒奶賣牛”了。
再次出現倒奶賣牛的現象,政府、企業、奶農們都應該深刻反思,也不能僅僅停留在反思的層面,要拿出實實在在、切切實實的行動。網絡輿論中一直都在高聲吶喊著“讓國內乳業走出困境”,愿景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如此看來,國內乳業想要騰飛,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