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熱議
通過以上媒體的公開報道,恒大集團進軍奶粉行業一事兒看來是比較“靠譜”了。去年,恒大集團借亞冠決賽高調進入礦泉水市場,此番,其又欲發力奶粉產業,因此事情一經披露,便迅速攪動了行業,引發了各方討論。以下是兩位乳業專家對于此事的最新觀點:
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去年下半年至今,已有百億元資本布局國內上游奶源,目前國內牛奶產能和需求還有相當大缺口,因此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許家印考察牧場或許是受馬云投資乳業的“傳染”。
他表示,最近聽說過恒大集團在考察牧場,但能否成真還需等官方確認,不便評價,“布局奶源地有很大市場空間,像恒大這樣的外行跨界發展,風險與機遇并存,具體情況還需看恒大的投資規模和進入模式。”
同時他認為,牧場在整個乳業產品鏈中,屬于利潤最低的一個環節,目前的平均毛利只有5%~10%,液態奶和酸奶的毛利至少在20%左右,奶粉則更高,而且牧場的投資回報期長,因此單純經營牧場可能面臨高成本低回報的問題。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董事長雷永軍在其博客上發表了題為《恒大做奶粉,許家印要不要悠著點》的評論。對于恒大可能進軍奶粉行業一事,詳細闡述了四個觀點。(以下為雷永軍博客觀點摘錄)
:奶不是球,奶也不是房子
奶不是水,這一點娃哈哈的宗慶后先生有深刻的體會。建議許家印和宗老板聊聊,就全知道奶粉的水有多深。娃哈哈五年前信誓旦旦地要在3年內做到100億,今天看,他有這個戰略機會。可是為什么最后銷售額停滯不前?只要許家印解開了宗慶后的謎團,恒大奶粉就有三成把握。
房子是不動產,過去15年,房地產的本質是資源勝利,說白一點,誰有資源占有土地,誰就能夠獲得成功。再白一點,房地產不需要深層次的營銷。可是,奶粉不同。有時候價格低不好賣,有時候價格高不好賣,有時候你送人都沒有人要。曾經有企業信誓旦旦地進入奶粉行業,我給他老板的句話就是,你把你的奶粉在北京市場白送給嬰幼兒的媽媽,能送出去5000萬,你就成功了。可愛的是,我知道,他根本就送不出去。親們,過去15年,房地產趕降價嗎?這就是差別。
第二:不要以為有資本是萬能的
中國奶粉行業急需資本注入。這是事實。可是資本最關注的成長性、新模式、未來預期,卻始終看不明白。所以在國產奶粉品牌市場,資本沒有大鱷。這不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短視,而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弱智,因為他們始終看不懂這個市場。我在去年和不少國內外投行、基金、產業投資者交流,也給他們講過課,我得出的結論是投機者大把,投資者寥寥。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也是資本的本性。他們或許也明白,投再多的錢,在這個市場依然風險很大。比如,一個無厘頭的肉毒桿菌就可以讓曾經爭奪中國的多美滋被瞬間打入10名之后。這個行業很脆弱,企業和品牌也很脆弱。國內品牌很脆弱,國際品牌也很脆弱。 所以說,奶粉行業的很多問題不是錢可以解決的。
第三:理不清行業內的多重鏈條關系,會走很多彎路
奶粉行業關系細膩、復雜,充斥著銅臭、善良、激戰、忍耐,也有欺騙、罪惡、報復和嫣然一笑。正好我前段日子在上海做了個《論中國奶粉行業的十大關系》,可以給恒大做個教材。
第四:悠著點,絕不是給這個項目投反對票
奶粉這鐘項目,如果全產業鏈操作,那么即使項目失敗了,也可能會有大量的土地沉淀,所以說也不會從本質上失敗。
另外,從當前市場來看,85后、90后作為生育主力的大軍正在迎面撲來,這會讓奶粉市場發生從生產、品牌、渠道、促銷等方面的深刻驟變。恒大進入,正是時候。悠著點,只是想告誡那些包括恒大,要進入奶粉行業的資本和產業投資者,要認清形勢,切莫投機。投機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