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PE追捧
孕嬰童行業的興起,早就被敏感的PE“嗅”出了商機,他們猶如敏銳的獵人,四處尋覓可以投資的優質項目。“孕嬰童行業像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品牌不斷涌入。”業內專家介紹,隨著資本的注入,愛嬰島、樂友、貝貝熊等眾多行業內知名的零售連鎖不斷擴張,1000平方米以上的嬰童店隨處可見。
被PE相中的江蘇孩子王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孩子王)在今年7月,就有來自美國一筆總額為55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注入。這是在中國孕嬰童行業中迄今所獲的筆一次性私募投資。
孩子王總經理徐偉宏說,作為主要提供孕嬰童用品和一站式成長服務的公司,目前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和重慶市運營9家門店。在獲得這筆5500萬美元的融資后,將用于加速公司的業務發展,擴大門店數量和地區分布。“到今年年底,孩子王門店總數將達到20家,主攻華東、西南。”手握巨額資金,在初期的發展中,孩子王也滋生了更大的野心:“5年之內,要開50家店,年經營規模達到50億元。”
低風險、快發展成產業推助劑
“伴隨著生育高峰的來臨,不僅僅是孕婦和孩子多了起來,更重要的是整個孕嬰童產業都被激活了。”業內專家評論稱,當下這個市場是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之一,擁有著非常龐大的母嬰消費群體。在這個時期里,孩子的“衣、食、住、行、教、玩”展開的消費熱潮將再度被引爆。
由于當前金融環境的不景氣,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轉向了孕嬰童這個低風險、快發展的產業,目前已經有不少新入行的企業也嘗到了甜頭,刺激了更多的企業擠進其中。
不僅如此,由于孕嬰童產業的周期較長,入駐孕嬰童領域的企業在這里的謀利空間很大。“孕婦的消費周期一年左右,出生后嬰兒的消費周期長達7年,而童年周期5~7年,這樣下來,孕嬰童產業的整個周期就有十幾年之久。”而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目前存在著“溺愛經濟的怪圈”,“‘一切為了寶寶,為了寶寶的一切’、‘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正是這種心理,不少家庭在這個階段不停地“燒錢”,甚至以為越是貴的,就越是好的。“這不僅僅是消費,更有著情感成分在里頭。”一位心理學專家分析稱,也正因此,以寶寶為中心的孕嬰童產業構成了龐大的消費圈-1個孩子6個“愛”,情感消費不講價。
誘惑背后也有陷阱
雖然孕嬰童行業有著誘人的前景,但并不是所有躋身?來的企業都能大獲全勝,在無限機遇的背面,也有不少企業紛紛“折戟沉沙”。
據悉,原本業績良好的紅孩子在今年被爆虧損,這家擁有12家分公司的集團覆蓋全國16個省市區域的全國母嬰購物平臺陷入被收購的傳聞。而在此前,它的業績還為業界津津樂道:2008年紅孩子的銷售收入逼近10億元,2009年與2010年收入15億元左右……而到了2011年,紅孩子業績已開始出現下滑,直到現在的一落千丈。
“當紅孩子向電子商務行業轉型之后,便不能免俗地瘋狂燒錢,追求規模效益,在投資人的壓力之下追求上市。當上市遇到阻礙后,很難融資了,好日子自然也就到頭了。”業內專家分析稱。
這也給拼命追求效應的孕嬰童的企業敲響了一記警鐘。“中國孕嬰童市場已經正式吹響集結號,進入了資源爭奪的階段。如果要改變市場變冷的趨勢,必須想著如何讓產品暢銷,并且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隨著我國孕嬰童行業的發展,我國的孕嬰童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因此,孕嬰童企業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競爭力,贏德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才能贏得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