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伊利股份之后,光明乳業于近日發布其2011年度業績報告。其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7.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22.36%,終于邁入百億元的銷售門檻,但對比伊利股份去年374.5億元的營業收入以及18.09億元的凈利潤,光明乳業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雖然光明乳業取得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但其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卻分別同比下降了4.04%和0.2%,較上年上半年分別下降32.68%和34.04%已有所緩和。
光明乳業年報顯示,其乳制品營業收入近111億元,已成為企業的利潤來源。根據此前從光明乳業處獲得的信息,光明乳業2011年毛利率由2010年的37%提升至41%,莫斯利安、暢優、健能、優倍、優+這5款產品共實現銷售近28億元,其中暢優銷售近8億元,首款常溫酸奶莫斯利安在短短一年間由2億元沖高至7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高達350%。
據調查發現,伊利股份和光明乳業去年都在奶粉業務領域發力明顯。根據伊利股份提供的數據,去年其在奶源領域的投入約為14億元。
而光明乳業奶粉品類的中外兩座“中央工廠”也在去年年底率先建成投產,其中,位于黑龍江富裕縣的光明松鶴二期工程13條自動化小包裝奶粉生產車間和成品庫已全部竣工,可實現年產值10億元左右,主要用以生產光明乳業本土品牌優幼配方奶粉。此外,位于新西蘭南島新萊特2號工廠設計產能5萬噸,去年11月下旬已如期投產其高端奶粉培爾貝瑞,其1號工廠也完成產品結構調整,主攻優質大包粉和高端功能性配方奶粉。
從光明乳業方面了解到,今年年底之前武漢1.3億元投建的華中首家“生態示范牧場”將竣工投產,占地300余畝,同時還將租賃1700畝基本農田作為配套優質飼料生產基地,可飼養奶牛3000頭,年產鮮乳1.32萬余噸。與此同時,其在河北規劃投建的3000~5000頭規模現代牧場項目也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光明乳業的股東上海牛奶集團也參與其中,其布局蘇北的4萬頭規模海豐牧場已經初期投產,目前存欄牛突破1萬頭。
據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坦言道,奶粉正在作為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育,但尚處于試水階段。“目標以20億元作為起點,3~5年后起碼也要增加到30億~40億元才能讓‘三條腿’一樣平”。
目前,光明乳業奶粉業務約占30億元銷售額,其中奶粉只有5億~6億元,對比常溫奶40億元以及新鮮奶50億元的規模尚不成氣候。
相形之下,去年伊利奶粉整體收入突破56億元,奶粉及奶制品產品系列因銷量增長而增加收入3.64億元,奶粉2011年毛利率高于2010年毛利率3.61個百分點。
據一位分析師說,在奶粉業務方面,伊利股份和光明乳業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
他指出,去年國產奶粉市場占有率除伊利有明顯提升外,其他品牌均有所萎縮,這與伊利奶粉產品的市場定位不無關系。“伊利在奶粉市場的地位正在逐漸穩固,讓諸如蒙牛、光明乳業等企業在短期內難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