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8年1月1日全面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已不到一個月。對國產品牌來說,奶粉新政帶來機遇、加速行業洗牌的的同時,未來的競爭態勢并不樂觀,伴隨著全球產能過剩等問題,專家預測“未來3年將進入最慘烈的競爭”。
目前,國家食藥監總局已批準106家企業(工廠)的719個產品配方注冊。昨日,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毫不客氣“打臉”某些乳品企業:“配方通過只是你達到了國家對你這個產品的配方的要求,但并不等于生產環節你就一勞永逸了,未來還有相當艱巨的工作要做。”
奶協表態配方通過注冊不等于一勞永逸
國內市場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需求回暖已經是共識。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指出,當前人均收入增長,生活質量提升,中國中產階級人群規模上升,人口進入老齡化,同時,新生代消費傾向和金錢觀的改變以及二胎政策的放開,都對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消費起到拉動作用,另外,國家制定的一系列產業政策對乳業發展存在利好。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也指出,今年以來我國整個國內的奶粉生產數據和進口數據都呈現出明顯的增長,表明今年的乳制品消費已經開始全面復蘇。
而新政《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實施在即,隨著獲批名單的陸續出爐,奶粉行業回暖的同時也在加速清場,行業的洗牌將加速。
根據行業統計的數據,我國106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近2000個配方,個別企業甚至有180余個配方。奶粉注冊制新政在明年1月1日正式執行后,貼牌、代加工和假洋牌將全部被清出市場,品牌數量將從2000個配方縮減到幾百個。
新政的實施,對于國產奶粉品牌而言,是否是個逆襲的機會?
奶粉新政對乳品企業,特別是大規模的乳品企業,是非常好的機遇。一方面,從目前市場上反應出來的情況看,明顯走向了有序;另一方面,對于貼牌奶粉企業也有一定的遏制。
中國奶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琳強調,這給我們國產品牌提出一個問題,怎么抓住注冊制這個機遇開疆拓土,她說,“不能單純從注冊配方的數量來判定誰是主導,我們國產奶粉依舊還有相當的路要走,相當艱巨的工作要做。”
劉琳毫不客氣地指出:“我們有些企業,很多通過了HACCP認證,還有ISO9001的認證,但不是說通過了這些認證就一勞永逸了,它是一個過程。我們企業要警鐘長鳴,你每一天一開工,就要把整個質量管理體系一絲不茍地貫穿進去。不管通過了國際認證也好,還是通過了國家認證也好,只能說明你是在認證的那一段時間達到了那個要求,但是你要把這個貫穿到整個產品的24小時中去,而不是說拿這個做廣告做宣傳。這次(國家食藥監總局)檢查同樣也有配方通過的,但是配方通過只是國家對你這個產品的配方的要求,你達到了,但并不等于你生產環節你就一勞永逸了。”
專家預測未來3年奶粉業將進入最慘烈競爭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國際大品牌的進入,三、四線市場的格局將會被改變。外界擔心的是,在國際大品牌的大舉進軍下,國產奶粉品牌勢必承壓。
宋亮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消費量測算大概90萬噸,通過傳統貿易和跨境進入中國市場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大概是45噸。
事實上,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國外大約四分之三的企業至今尚未進行也并不打算向中國政府進行配方注冊申請,這為整個行業留下了大的豁口。
“我們分析,未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范圍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產能是嚴重過剩的,如果中國的跨境電商不加管控,我們認為這給國內市場帶來的影響要比2014、2015、2016、2017年的影響還要慘烈,換句話說,未來國外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過剩產能將通過跨境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宋亮強調。
根據宋亮的觀點,2018、2019、2020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將進入最慘烈的競爭,不僅是內部產能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國產奶粉將與全世界去產能進行痛苦的競爭。
同時,宋亮也建議,從政府角度,對于國內的乳品企業要減稅、減費、減少負擔;從監管出發,食品安全監管要建立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