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未來的母嬰店還能靠奶粉紙尿褲盈利的嗎?
- 2021-02-27·母嬰消費新趨勢:如何抓住Z世代的消費動機
- 2021-02-27·母嬰人來看看這些品牌的春節營銷憑什么出圈?
- 2021-02-26·懶人經濟當道,母嬰門店如何迎合這波潮流?
- 2021-02-25·店長管理的9個誤區,要警惕!
- 2021-02-25·傳統門店如何獲得有效客流?
- 2021-02-24·母嬰門店經營絕對不能忽視的十個黃金細節
完善生態拼圖 母嬰服務平臺興起
伴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驅動,當下的母嬰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服務熱”。
日前,母嬰產業聯盟暨生態育兒匯平臺在泉州豐澤區試水,正式加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此之前,建發國旅、一家味、蒙樂早教、晉江嬰童產業文創園等諸多企業都試圖從母嬰粉絲增值服務入手,實現突破。
01
在母嬰產業快速發展的近20年,母嬰零售門店作為“老炮”級的渠道深耕線下,圈粉無數。然而,伴隨著跨境電商、傳統電商、微商、海淘代購等新興渠道的嚴重沖擊,生存與發展舉步維艱。
起先是價格戰,隨后是促銷戰,再來便是各種幾乎瘋狂的會員增值服務。“這幾年,線下母嬰門店的銷售不容樂觀,利潤被各種促銷優惠活動稀釋。”
作為老牌的母嬰產品貿易商,三強母嬰總經理陳道義坦言,“面對母嬰產業零售業態的巨大變革,做深做透消費者體驗是母嬰實體店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們做生態育兒匯平臺的初衷。”
正是緣于對行業的沉淀和分析,母嬰產業聯盟由三強母嬰創造性提出了“生態育兒”概念,并成立“生態育兒匯”平臺,同時聯合17家與孕嬰童產業相關的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陳道義表示,聯盟在搭建母嬰產業鏈互利合作平臺的基礎上,通過“生態育兒匯”大數據系統實現消費者數據共享,以此推動聯盟成員間的資源互補。
在陳道義看來,“生態育兒匯”專注為母嬰實體店提供消費者體驗的綜合解決方案,依托聯盟商家的優質資源為母嬰店會員帶來舒適的綜合體驗,同時為中國孕嬰童產業經銷商的轉型升級提供平臺與咨詢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首批入駐生態育兒匯平臺的商家,包含有:紅黃藍早教機構、建發國旅、皇品微電影等集育兒知識、專家咨詢、醫療服務、教育培訓、親子旅游、文創動漫、商業模式咨詢為一體的綜合性母嬰服務平臺。
同樣以母嬰服務為切入口,“一家味”在周末親子游領域打出名氣;晉江嬰童產業園每月的兒童主題展營收頗豐;建發國旅的“千班萬娃”聚焦兩萬精準媽媽資源,有效地拉動了親子游在泉州本地的市場……
擴展用戶生命周期
02
在此之前,很多人會把母嬰市場單純地認為就是母嬰電商或者母嬰銷售,實則母嬰市場分商品和服務兩大產業板塊,母嬰電商不過是商品板塊中零售這一環節的一個部分,不是萬億母嬰市場的全部。
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中國嬰童網發布2016年全年母嬰行業相關投融資信息,母嬰行業項目共170起,其中教育投融資68起、母嬰電商31起、醫療健康27起、孕育母嬰護理服務7起、親子產品服務8起、母嬰智能硬件12起、母嬰社區4起、母嬰服務商13起,平均每個月近14起。從這個數字也可以看出,母嬰行業依然火熱,創業者繼續涌入,投資人依舊看好。2016年母嬰行業投資融資項目數量比,母嬰服務高于母嬰商品,單單母嬰教育一項就超過50%。
有市場的地方就會有爭奪。早期的母嬰電商企業們早已發現其中奧秘,并紛紛跟進。
寶寶樹平臺開始涉足理財、保險和親子游等母嬰服務類項目,并組建“金融保險+親子游+早教游泳”的10人團隊。蜜芽也組建了一個新的業務團隊,他們主要負責線下活動,幫助蜜芽切入剛需和高頻的領域,比如親子游、兒童攝影和游樂場等。
“母嬰用戶生命周期有限,過了3歲,用戶在你這兒發現買不到他想要的東西,自然會流失,肯定是要拓展用戶的生命周期。3歲以后,用戶需求已經從線上衍生到線下。”陳道義說,借助“生態育兒匯平臺”整合線下母嬰門店的會員資源便是其初衷。
此外,從生命周期看,母嬰服務分為產前、產中、產后和后母嬰階段,從服務內容上則可分為醫療護理、娛樂休閑、社交、教育、飲食、信息資訊、媒體、金融等,這些服務或分布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或橫跨幾個階段。
“在中產階級崛起、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母嬰消費中服務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產前產后的醫療、護理服務消費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平民化,整個母嬰產業的消費升級加快,母嬰服務將會是繼母嬰電商之后的又一個風口,且與電商風口的轉瞬即逝不同,母嬰服務的風口具備相對的長期性。”業內人士指出。
正是出于對趨勢的判斷,晉江嬰童產業文創園由原先鎖定為母嬰電商服務平臺轉為母嬰綜合性服務平臺。“基于嬰幼兒的各種活動策劃和主題活動會是我們接下去的一個重點。”晉江嬰童產業文創園許清海此舉并非盲從,今年開春以來園區陸續開展的大型恐龍展、兒童賽車樂園等主題活動,不僅為園區帶來門票收入,還拉動周邊餐飲和玩具的售賣。
聚焦單點有望標準化復制服務
03
與電商的相對標準化不同,服務行業是非標準化的,母嬰服務亦不例外。從非標準化開始構建相對標準化進而形成規模,既是服務行業面臨的挑戰,也是服務行業風口不至于像電商般驟升驟降。
服務行業的標準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在商業實踐中不斷沉淀。作為新進入者,“生態育兒匯”平臺的復制模式備受關注。
陳道義指出,“生態育兒匯”平臺對母嬰實體店的生意推動模式將依托三強母嬰的實體生意首先落地,三強母嬰將作為“生態育兒匯”平臺在中國的首個代理商。2017年,生態育兒匯將在閩南地區與50家母嬰連鎖系統形成戰略合作關系,打造“生態育兒匯”平臺推動三強母嬰及母嬰實體店生意發展的成功案例。
2017年“生態育兒匯”將在福建全省縣級以上城市發展1000家以上與孕嬰童產業相關的優質機構,成為“生態育兒匯”的聯盟商家,聯盟商家都將同步成為母嬰產業聯盟的成員。2018年“生態育兒匯”將參加上海CBME孕嬰童展,面向全國招收地級代理商,助力中國孕嬰童產業傳統經銷商轉型升級。
“生態育兒匯”平臺通過聚焦母嬰門店會員,打造自己的平臺差異化;“一家味”平臺則試圖深耕周末親子游領域,借此通過城市合伙人進行模式復制和合作;晉江嬰童產業園除了扎根本地外,也在尋求通過產業聯盟,引入技術和授權服務,通過“產業聯盟+授權合作”的模式,實現商業服務模式的復制。
就如業內人士段小姐所言,母嬰是一個大群體,每一個細分領域所涉及的母嬰服務選項均不同,企業可根據自身的實力進行商業模式的構建,但有一點不可忽略,消費者升級驅動下的中產階級崛起,她們對于服務的要求較為苛刻,企業在早期設立模式前,更需要找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