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未來的母嬰店還能靠奶粉紙尿褲盈利的嗎?
- 2021-02-27·母嬰消費新趨勢:如何抓住Z世代的消費動機
- 2021-02-27·母嬰人來看看這些品牌的春節營銷憑什么出圈?
- 2021-02-26·懶人經濟當道,母嬰門店如何迎合這波潮流?
- 2021-02-25·店長管理的9個誤區,要警惕!
- 2021-02-25·傳統門店如何獲得有效客流?
- 2021-02-24·母嬰門店經營絕對不能忽視的十個黃金細節
零售的護城河在哪里?主要抓住這三個關鍵點
知名互聯網投資人徐新在日前發表的“什么變了?”的主題演講中指出,當下的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習慣、渠道、人口結構都在發生巨變,移動互聯網的大浪已經過去。那么,新的浪在哪里?又如何打造“護城河”以應對這些變化?
變了的是消費者
80后和90后成為消費的主力,網購次數越來越多。因為有了手機,網購也可以是碎片時間的沖動消費。
傳統行業如果缺乏互聯網戰略就無法獲取新用戶,因為新用戶都是是互聯網的重度用戶。他們不再純信廣告也,還是在淘寶、京東、大眾點評里看用戶評價,可以說沒有評價就沒有新用戶。評價很關鍵、粉絲很關鍵,如果沒有這兩項,傳統行業就沒有新用戶了。
而另一方面,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效率極大提升、邊際成本極大降低的時候,分享經濟就會發生。消費升級也是目前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如大家的零食就從當初10元一大包的瓜子變成了70元一小包的進口堅果。完全從淘寶發展起來的三只松鼠就是抓住了今年營業額預計40億,因為它抓住了消費升級和電子商務的浪口。
變了的是消費習慣
從PC端到移動端的進程中,搜索已經變成了刷屏。用戶以前的習慣是在電商上用關鍵詞搜索商家,看評價、銷售排名再下單,現在都改成刷屏,看到其他人的分享后直接購買。
前些年的電商,如淘寶和京東用了10年的時間發展到比較大的規模,滴滴和美團依靠補貼大大縮短了發展時間。消費者時間價值在提升,不希望花那么多時間用來挑選,目前電商都在努力將個人變成品牌,變成IP 流量。
變了的是渠道
社會零售增長平均數仍然有10.7%,但渠道不同品類不同,差別很大。百貨商店及大賣場輝煌不再,百貨商店的老店同比下降嚴重。購物中心曾經是個堡壘,但從2014年開始因為供給過剩,業務參差,好壞差距進一步加大。目前有一種專賣店的模式仍有商機,即在三線城市密集開店。
互聯網電商目前總量3.88萬億,每年成長高于30%,并且已經開始逐個擊破零售品類,從服裝+3C到食品+個護+家居+母嬰,再到今天的生鮮——生鮮是最后的堡壘。
從2014年開始,傳統零售行業下降明顯,因為電商滲透率已經接近了20%的這個拐點。傳統行業如果20%的生意沒有了,利潤就受到嚴重威脅,第一反應是不敢開店了,第二是削減成本、服務質量下降,就進入了戴維斯雙殺的惡性循環。
零售的實質在于產品極大豐富、價格實惠以及體驗良好,產品的極大豐富線下店是無法跟線上媲美的,價格實惠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京東在毛利10%的時候已經賺錢了,蘇寧毛利16%的時候還是虧損。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增速也已經放緩,顯現出乏力。最近看了幾家互聯網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業績,總體感受是一個關鍵詞“增速放緩”,而且速度下降得非常快,年增長從原來的60-70%立馬降到了30-40%。
如何打造“護城河”?
面對消費人口基數變少、成長性不足的局面應該怎么辦?如果說在市場增量很大的情況下拼的是成長速度,那么在市場增速放緩的時候要拼的就是競爭力。
零售的護城河在哪里?
零售要抓住三個關鍵點:占領心智、控制渠道、掌握供應鏈。
好生意就是消費壟斷,壟斷才能有高毛利,利潤可以用來創新研發,進入良性循環。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有三種:搜索引擎、電商平臺、在線酒店預訂,它們共同的特點都是市占率都能達到60-70%,核心業務的EBITDA margin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能達到50%以上。
產品品牌的護城河在哪里?
產品品牌的護城河在哪里呢?徐新認為當平臺特別大的時候長出偉大的品牌很難,但消費升級還是能帶來一些機會。第一,聚焦細分品類的機會,在消費升級中抓住細分市場,占有消費者的心智、先做比什么都重要。第二,定價是戰略選擇的第一要素,要又好又便宜。
做品牌名字很重要,偉大的公司從好名字開始,LOGO也要瘋狂。一個分析中說,如果麥當勞沒有高高掛起的“M”logo,消費收入會少10%,騰訊的小企鵝,京東的小狗,還有趕集的小毛驢給消費者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品牌的口碑和品牌要雙管齊下。好產品自己會說話,創始人要有工匠精神。
在注意力被分散的當下,大公司小公司回到同一起跑線,大家都在尋找新的流量入口,新經濟找到流量就擁有未來,因為以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媒體焦點已經形成,只要你能達到30%的市場占有率,你就安全了。